近幾十年來,城市水體黑臭的范圍和程度不斷加劇,在全國大部分城市河道中,流經繁華區域的水體很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黑臭水體不僅給人民群眾帶來極差的感官體驗,也是直接影響群眾生活的突出水環境問題?!端廴痉乐涡袆佑媱潯?以下簡稱“水十條”)對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到2020年,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為介紹國內不同城市治理城市河道的經驗和做法,引導各地貫徹落實“水十條”,城市版從今日起推出“治理黑臭河,改善水環境”系列報道。
近日從四川省成都市有關部門了解到,隨著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的發布實施,以及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工作的全面展開,成都市將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推動城市建設管理轉型升級,力求通過打造蜀水文化品牌,再現水旺城興、古今輝映的活水盛景。
有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市將嚴格按照“水十條”提出的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和具體措施,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集中開展重點流域工業水污染源排查整治。
目前,成都正在按照國家標準制定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相關的標準有所提高,其中一些指標甚至嚴于“水十條”。據熊發榮介紹,“水十條”提出的工作目標是,2017年年底前省會城市等建成區要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成都市則自我加碼,要求城市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比例必須始終保持100%,2015年完成全市黑臭水體治理后,提前兩年實現國家提出的工作目標,其嚴格程度可見一斑。
同時,成都市治水的資金投入也在不斷加大。除了保障傳統意義上的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所需以外,包括全市地下水和地表水監測網絡,以及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價體系在內的環保能力建設,其所需的投入也勢必大幅增加。為此,今年成都市在治水方面的投資總額將達到30億元以上,至少比往年增加30%~40%。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
據了解,自2013年以來,成都市各相關部門一直持續抓緊治理成都全域的黑臭河流,計劃用3年~4年的時間讓成都小流域實現“水清、無味、有魚”的目標。
為從根本上徹底消除城市河道黑臭現象,成都市各級各部門緊密配合,超前規劃、綜合治理,切實按照《環城生態區保護條例》規定,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環城生態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成都市環城生態區湖泊水系規劃建設實施方案》,從制度上為建設“宜人成都”保駕護航。在此基礎上,積極采取生態補償、資金扣繳、成效激勵、提標改造、中水回用等經濟、行政、管理手段,加強綜合整治。同時,以雨污分流、河堤修整、河道清淤為代表的一系列綜合整治工程就此展開。
加強工業源頭污染控制
為推進工業節水與工業減排,成都市按照“一源一檔”的原則,對沱江流域及關聯河道溝渠沿線188戶涉水排放的工業污染源進行了排查,建立了沱江流域工業水污染源檔案。同時,還開展了重點流域工業污水情況調查,對雙流縣、溫江區等8個重點流域工業污水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并由環保部門牽頭開展了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綜合治理工作。
“為加強工業污染源頭控制,成都市將按照‘加強治理、限期關停、抓緊調遷’總體思路,大力推進涉重金屬工業企業整治和印染行業結構調整。”成都市經信委環資處處長陳文俊說,目前,成都市已對178戶省控、市控涉重金屬工業企業實施綜合整治,其中治理125戶、調遷9戶、關停44戶。同時,全面推進現有55戶印染企業結構調整。
執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成都市水務局局長陽昌壽說,成都市的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態安全的保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通過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防污型社會,構建河湖生態水網,優化水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據了解,按照正在制定中的成都市貫徹“水十條”工作方案要求,全市環保、水務、發改委和經信委等部門和單位,將分流域、分區域、分行業確定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落實水污染防治的屬地責任,確保水污染防治的各項任務分工明確、措施具體、責任落地,同時進一步加大在飲用水水源保護、生態補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大力發展污水處理、污泥處置、河道治理、水生態修復等環保產業。此外,有關部門還將對過境河流水系及上游流域,尤其是入湖的中小河流溝渠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水質動態監控,確保水質達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