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正式頒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水十條”從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十個方面開展防治行動。
而成都目前在水資源和水環境保護上是怎樣的情況?對此,成都市環保局副巡視員陶宏志坦言,成都和全國相比其實是一個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城市,但成都同時又是一個缺水的城市。這怎么理解呢?“雖然我們的水比較多,但是我們能夠直接飲用的水體不多。”陶宏志說。
未來治水五大建議
“首先是制定節水經濟政策。”陶宏志坦言,我們應該引導公眾樹立踐行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后代人的生存和發展自覺節約水資源,同時可以制定少用水少付費的政策,調整自來水價格,將污水處理、污泥處理費用納入自來水價內容。
“第二我覺得應該提高娛樂、享受型用水項目水價。”陶宏志看來,像浴足、桑拿包括高爾夫球場草坪灌溉,都是對水的耗費很大的,我們應該對此制定具體、可操作性的節水支持政策。“比如家庭節水的補貼,少用少給,同時還可以實現住宅小區污水資源化,雨水再生利用投資、運行維護資金支持和補貼政策。我們還可以建立對研發、生產節水產品企業和產品的科技資金扶持和稅費支持政策等。”
同時,陶宏志建議要嚴禁生產、經營性企業使用地下水;建設高層降水盡快研究凈化回灌規定,以管理制度,經費支持,讓“形同虛設”的“水土保持”行政管理規定實實在在地得到執行。
而對于水環境的治理,陶宏志也提出,一定要用生態的方法治理。“目前無論水體富營養化,還是中小河道,溝渠、景觀水存在的黑臭水體,究其原因主要是來水資源缺乏,沿岸截污不夠,水體不流動造成,自凈能力喪失。”陶宏志坦言,因此,我們治理黑臭水體必須用水生態系統的理念,以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為目標,突出水系構建,為流動建立渠道,強化截污與高標準處理排入污水,以生態護坡的方式建設河堤,激活沉積底部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恢復水體穩定自凈能力。
另外,陶宏志也提出了對于“治水”還不應忽視提高集中式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加快推進污水處理資源化。
成都治水再出發
展開水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建設
目前成都剛剛踏進了“萬億級俱樂部”,同時還將力爭通過國家生態城市的驗收。在“水十條”出臺以后,成都在“治水”上有什么新的謀劃?
“我市以恢復成都水系為重點,開始了水環境治理‘再出發’,目前在調查的基礎上,正在制定建設與治理規劃。” 陶宏志介紹說,目前,我們已經開始對中心城區8個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將其標準改為4類地表水標準。“這個舉措實際上就是把污水變成資源,來支撐我們現在水資源不夠的水環境。”
同時,我們今年在開展200多條黑臭水體治理的基礎上,我市正在積極研究系統、有效、可持續解決城區景觀水富營養化問題,展開成都水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建設。另外,工業水污染排放點源治理設施,也將執行新《環保法》嚴格監控執法。陶宏志坦言,隨著全市對“水十條”的貫徹落實,特別是新的水環境生態系統、全面、深入綜合治理規劃實施,成都水生態環境一定能重返水清草綠、鳥兒戲水、魚翔淺底的優美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