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多地暴發城市內澇、路面塌陷、管線泄漏爆炸等事件。為解決這些城市“隱患”,國家出臺多項政策大力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
由此市場預計,接下來全國地下管廊將迎來建設高峰,地下管廊建設黃金期將至,市場海量,機會巨大。面對這一大塊香餑餑,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在互動平臺表示已經或準備介入相關領域。
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進行統一管理和維護。地下管廊建設涉及工程建設、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等不同行業,市場預計利好政策出臺將直接拉動鋼材、水泥、機械設備等投資。
8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我國全面推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使反復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明顯改善,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城市地面景觀明顯好轉。
如此海量的市場空間自然惹得資本紛紛矚目,銀河證券預測地下管廊建設工程將釋放8700億市場空間,其在8月2日發布建筑工程行業研究報告稱,據專家測算,地下管廊分為廊體和管線兩部分,每公里廊體投資大約8000萬元,管線大約4000萬元,總造價每公里1.2億元。因此,到2020年地下廊道將有8736億的市場空間。平均每年1456億,占2014年城市市政投資總額的8.96%。
長城證券分析師張勇認為,未來這個綜合管廊可能會把很多信息化、IT技術納入到這個綜合管廊中來,更多會引入PPP公司模式。從傳統行業來看,水煤氣電相關的管材、新材料公司是直接受益的。同時,隨著信息化程度提高,智慧城市的概念會逐步的深入,智慧城市相關的板塊也會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