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四川農村的飲用水源大部分來源于小型水庫和池塘,水源封閉,雨季水質好,旱季水質差,老百姓往往“靠天吃飯”。針對四川農村飲用水達標率在80%這一現狀,四川省環保廳農村處處長陳維果向記者透露,在“十三五”期間,四川將加大對農村水污染治理,力爭將農村飲用水達標率提高到90%以上,讓老百姓能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具體而言,在解決飲用水方面,環保部門將于與水利部門一起,結合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對水資源進行合理調度。比如,針對劣五類,通過調水工作來解決。”陳維果談到,目前,在自貢市和瀘州市,就通過調整水資源結構、合理水資源布局,補充來水等方式保障飲用水安全。為消滅劣五類,四川開展了達州、遂寧等全省30個水治理項目,水質已得到了明顯改善。目前,遂寧已經基本消除劣五類,達到三類水質。
而對于達標水質,怎樣保護使其不受污染?陳維果介紹,針對良好水質湖的保護工作,四川啟動了邛海、白龍湖、瀘沽湖等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設施建設,進一步鞏固水質。“四川相繼開展了瀘沽湖水源保護、邛海水源的項目,今年重點對黑龍灘、白龍湖的保護。”陳維果說道,將采取“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方式,既抓劣質水源整治和優質水源保護,以兩頭帶中間,促進水質的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