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隨著國家對環境基礎設施的逐步重視,污水處理能力和處理率一直穩步提升。進入“十三五”以來,隨著污水處理行業的火熱發展,產業鏈不斷橫縱向延伸,競爭亦越演越烈。
迎接污水處理行業新變革:產業整合大勢不可違
當前國際化、互聯網化、資本化和生態化的大背景下,時空重構,競爭的國界和技術邊界變得模糊。污水處理的產業鏈不斷的向上下游延伸。企業收購產業鏈上游的市政設計院,控股技術設備生產企業,參與下游的投資運營,產業整合不斷上演,A、B方陣的企業也在向環境綜合服務提供商轉變。生態合作成為如今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價值鏈上找到自身的位置,至關重要。
市場方面,截止2015年,,城鎮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90.8%,城鎮污水處理廠呈現小型化趨勢。“十三五”期間,隨著國家對污水處理能力要求的進一步提升,根據E20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21216萬立方米/日,新增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而隨之帶來的運營規模將有望達到1100億元。此外,在“水十條”的要求下,“提標改造”被提上日程,敏感區域提標改造的市場空間也將超過430億元。未來污水處理行業發展方向也逐漸明晰:1.污水廠排放標準進一步提升;2.污水處理廠產品化運行,品牌效益體現;3.由單體的污水處理廠向區域水環境,甚至是海綿城鎮等區域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發展,產業整合加速進行;4.農村污水處理市場逐步打開。
高標準:提標改造與節能降耗
隨著污水處理行業排放標準的不斷升級,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已不能滿足排放標準日益提高的要求,且在“水十條”的政策壓力下,污水廠的提標改造將成為行業未來兩年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膜”由于其可大幅提高出水水質等特性,將成為提標改造大背景下的受益市場之一?!?nbsp;
此外,在高標準下,污水廠的節能降耗將成為另一發展趨勢,但由于設備、工藝等問題的困擾,其仍然任重而道遠。雖然我國提出節能降耗已經多年,但正在能落到實處的卻很少。不同工藝污水能耗差異很大,而也鮮有人研究不同工藝的節能空間。對于工藝的改進和技術的優化,需要大量的工程實踐。節能需要從工藝流程的各個細節入手,對現有工藝設備進行微創新。
高穩定:智慧水務
污水處理廠的成本,除了電耗外,還有一項重要的成本由于操作人員水平差異引起的損耗”金控數據總經理楊斌分析時談到。以最尋常的巡檢為例,不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一旦操作人員執行不好,疏忽或遺漏,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就會造成設備的損壞,造成損失。所以,從管理和控制兩個角度提高污水廠處理運營效率,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應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打造智慧水務,不僅能降低管理的成本,還能高效的管理和控制設備的運行狀況?;ヂ摼W+將人與設備相連接,人能及時的了解各類設備的運行狀況和電耗狀況。由此可以帶來幾百億的運營控制市場空間。
新生態:“野蠻人”跨界
對于“野蠻人”跨界進入的現象,各企業紛紛道出應對之策。“野蠻人”進入環境領域,對于業內企業來說未必是件壞事,跨界企業帶著大量的資金進入,與業內優秀的技術合作,對行業是一種促進的作用。
深耕細分領域,在技術上不斷創新,一直領跑,才是應對行業沖擊的最好辦法。“野蠻人”本質上對一個成熟行業的非專業進入,但目前環保行業本身就不夠專業,很難說是不是“野蠻人”,所以對于有技術的企業,可以一同合作,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價值鏈的變化導致商業模式的變化,產業整合大勢不可違,不管是“小而美”的技術型企業,還是財力雄厚的“野蠻人”,任何企業都需要在價值鏈找到自己的價值,跟隨時代的變化,才能找到價值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