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的市政污水治理領域已接近飽和狀態,而農村污水治理市場則存在巨大短板,眾多環保企業都看好農村污水市場這一“新藍海”。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幾年,全國各地的農村污水市場有望陸續得到釋放。
據了解,近期有關農村污水治理確實出臺了不少政策。例如,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其中明確表示要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還有,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也明確要求開展生態文明示范村鎮建設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
根據專家的預測,“十三五”期間,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空間規模,從建設加上五年運營費總共能達到1400億元左右。
長期以來,農村水污染問題都很嚴重,很多生活污水、生產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和土壤,引發面源污染。
曾經,國家也出臺過很多農村環境治理政策,但大多無法落地。,國家過去曾經出臺“美麗鄉村”、“農村連片整治”等政策,但由于財政補貼機制“重建設,輕運營”的傾向,使得這些項目都愿意把建設規模做得越大越好,原本只有1000噸的來水規模,卻要建成5000噸的處理規模,結果造成項目建成后運營費用過高,地方財政無法承受,最終成為“曬太陽”工程。
另一方面,經過過去十多年的發展,從2006年到2013年,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已經從55.7%上升至99.1%,市政污水治理領域已接近飽和狀態。而農村污水治理市場則存在巨大的短板,2012年,全國村莊污水處理率僅為7%,和城鎮99.1%的污水處理率差距巨大。眾多環保企業都看好農村污水市場這一“新藍海”。
不過,農村污水市場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明確的商業模式。我國尚未明確農村污水治理的管理和責任主體,各地差異很大。有的是水務局管,有的是住建局管。計費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按戶算,有的按人頭算,有的按站點算(一個站點一年給予一定數量的維護費),還有的按水量算。這顯然與市政污水處理的管理體制有很大差異。
商務模式、收費機制等各方面都不完善,沒有付費主體。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容易出現欠款,投資不安全。
一般來講,北京比全國市場領先5-10年。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全國其他地方的農村污水市場有望陸續得到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