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歷史,曾經有多少文人墨客溯江而上,“拜水都江堰 問道青城山”,就連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記中都要為成都的水記下一筆——成都有很多河流,有的環繞城市,有的穿城而過。然而,與很多國內外大城市一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規模的擴大以及人口數量的增多,今天的成都也面臨著水污染的挑戰。
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強沱江、岷江、嘉陵江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重拳治水,全面實行“河長制”管理,堅持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三水共治”,強力實施重污染流域綜合整治、城鄉黑臭水體綜合治理、良好水體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病害整治、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等工程,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今年6月,“成都治水十條”出臺。作為成都治水政策的加強升級版,其中提出的“重量級”舉措,強化了生產、生活、生態“三水”共治,致力解決十類問題,并注重全民參與,充分體現出成都治水的決心。備受關注的黑臭水體治理是“成都治水十條”的重點內容。按照計劃,2017年要完成城市建成區53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2018年,完成郊區(市)縣120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任務;2019年,完成郊區(市)縣剩余123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任務;到2022年,全市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日前,好消息傳來——隨著武侯區三吏堰、雞公堰和二道河3段河道水質全面達標,成都市城市建成區內的53段黑臭水體,水質已經全部達到治理標準。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只是成都重拳治水的一個方面。根據“成都治水十條”,成都全市還要加快完成藍線規劃,拆除河道兩岸違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到2019年,全面建成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工程。
當下,成都正在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重拳治水,一頭連著城市的綠色發展,一頭牽動著民生福祉。重拳治水,提高的是水環境質量,保障的是水生態安全,構筑起的是水生態文明。隨著重拳治水的逐步深化,我們有理由相信,成都“水潤天府”的盛景一定能早日重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