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成都將參考“跨界斷面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開始對2013年首批完成整治的30條黑臭河渠執行類似的扣繳制度,而且標準嚴格:只是達到之前讓水體“看上去”清亮的標準已經不行了,即將執行的扣繳制度對水質做出了高要求,必須高于現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五類標準。這是7月2日,記者從成都市環保局和成都市水務局同時獲得的消息。
“今年,整治的手段更強硬。”成都市環保局污水防治處處長熊發榮介紹,2015年,成都以採取“加強資金扣繳力度”、“提高水質標準”、“組建全域暗訪小組”乃至另辟蹊徑的“先實施后規劃”等方式,繼續為市民打造“水潤天府”環境。
黑臭河渠整治后分批執行“扣繳制度”
“到今年5月底,武侯區已經全面完成了轄區內41條黑臭河渠的治理,總共投入資金近1.7億元。”成都市武侯區防汛辦主任劉自強介紹,治理黑臭河渠,武侯用了兩種不同的方式:叁環內的以治理排污口為主,叁環外則重點是河道排污和修建生態河堤。
成都市水治辦工作推進組副組長尹洪介紹,2013年,成都排查鎖定了413條黑臭河渠啟動分批整治,2015年是“收尾年”,總共投資33億元左右,最后一批200條黑臭河渠治理將在年內完成。
如何管好這些整治了的黑臭河渠,不反彈?成都將參照正在實行的“跨界斷面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採用“后續管不好就罰款”的方式。
現行的跨界斷面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根據河流流量、水環境敏感程度和水質管理目標,罰款有20萬元、30萬元和50萬元叁個基數,檢測指標有總磷、氨氮、高錳酸鹽叁個,若有超標,取“最高項”進行罰款,“最高項”超標多少倍,在相應的基數上乘以這個倍數則是實際罰款數額。
“從已經實施的跨界斷面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成效來看,其對區(市)縣地方政府的威懾力比較大。”熊發榮介紹,例如今年4月份,成都有個區縣一個月就被罰了186萬元。
從成都市環保局獲悉,成都市正在計劃將跨界斷面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從“單項取其最高項”提高到“合并扣罰”,即每個指標超標加起來罰款,同時還將在塬有42個市控斷面數量基礎上新增80%以上的數量,加強這項制度的震懾力度。而以這項制度作為參照的黑臭河渠的“扣繳制度”,也或將執行“合并扣罰”標準。
污水處理凸顯不足實施“末端治理”
根據成都市環保局提供的消息,對整治完成的黑臭河渠執行相關“扣繳制度”,首批30條是第一步,以后將逐步推廣到全部的413條。即將執行的這個“扣繳制度”,要求其水質必須高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五類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現行的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的最高標準一級A標,都隻相當于現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劣五類”,要讓413條全部高于地表水五類標準,是否能做得到?“水質在四類和五類之間即可,但必須要超過五類標準,做不到就執行扣繳,區(市)縣具體可採用通過引水加大河流水體稀釋力度等方式來進行。”成都市水治辦工作推進組副組長尹洪表示,成都要打造“水潤天府”環境,此舉勢在必行。
2015年,成都及其區(市)縣要做的,不僅是相關河渠要達到更高的水質標準,還要對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迫切問題採取措施。
“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能力不夠的問題異常凸顯。”尹洪介紹,中心城區的8個大型污水處理廠中有四個能力不足,其中位于武侯區的污水處理五廠最明顯。目前,針對這四個污水處理廠的擴能提標正在進行,預計2016年底建成投運。在這個時間差裡,成都推行“末端治理”,採取“合同環境服務”的方式對“多出來”的污水進行處理。“末端治理”就是在污水即將排放到河流的那個地方,採取措施進行治理。
對于城市擴張快于市政污水管網建設的情況,今年起,成都準備“另辟蹊徑”,推行“先實施后規劃”的方式,即“先建管道或臨時管道,再在擬定城市建設規劃時,申請納入其中”。“另外,成都市河管處還組成了一個暗訪小組,對成都全域的河流情況進行不定期暗訪。”
|